环球钢琴网
取消

去微信分享给好友

人物 |发布时间:2017-05-26 09:52

但昭义 :倾注一生的钢琴梦

但昭义,中国著名钢琴教育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40年出生于中国重庆。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钢琴系。任教于深圳艺术学校,同时获聘四川音乐学院钢琴艺术研究院院长。但教授从事钢琴教育五十余载,培养出了李云迪、陈萨、张昊辰等多位享誉世界的青年钢琴家。如今,这位已退休多年的老教师依然是深圳艺术学校的终身荣誉教授,依然担任着四川音乐学院钢琴艺术研究院院长的职务,依然亲自指导着学生和青年教师,依然坚持不懈地致力于钢琴普及教育的引导和提高。因其突出的工作成就和教学成果,但昭义教授在国际和国内获得了多项荣誉称号,受到国内外音乐界的广泛赞誉。我们来探寻他的艺术人生。

 

土生土长的钢琴教育家

钢琴是西洋乐器,三百多年前西方传教士为中国带来第一架钢琴,献给康熙皇帝。康熙皇帝因此也成了中国的第一个“琴童”。

谈起钢琴的历史,但教授百说不厌。直到清朝灭亡后,钢琴才真正走出宫廷进入寻常百姓家。苏联十月革命以后,一些白俄钢琴家跑到中国来,他们则成了中国的第一代钢琴教师。在 20 世纪 20 年代中国才开始兴办音乐学校,才有了钢琴专业,到现在只不过一百年的历史。

“在中国,以前钢琴是不受人喜欢的,因为人们确实不知道叮叮当当的在搞什么。”但教授说话不紧不慢,却自带一种诙谐。

1940 年出生的但昭义在童年时代就接触到了小众的钢琴,最初的音乐熏陶就来自于他的父亲。他的父亲非常爱好音乐,但昭义说父亲年轻时会拉“一点”小提琴,会弹“一点”吉他,平时还经常买一些唱片回家放给孩子们听。

“我是 1955 年考上四川音乐学院附中,那时候叫西南音专。”但教授回忆道,“新中国成立后,一批苏联专家来到北京,对当时的那一代钢琴家影响很大,中国第一批在国际获奖的钢琴家,包括我的老师周广仁都是他们的学生。”

1961 年但昭义被母校选派到中央乐团,同时学习打击乐和钢琴。在北京,但昭义受教于“中国钢琴教母”周广仁,那时他才接触到了先进的钢琴教学方法。

“其实我天生乐感并不好。我是在北京跟周广仁老师学习后,才懂得怎样去表现音乐。有一些天生乐感好的孩子,他们可以通过自身的乐感在学习中获得音乐表现力。而我是通过老师教授音乐的一些规律,才开发了我对音乐的认识。后来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优势,也是由我自己的劣势变来的。因为一开始学琴的方法不正确,在大学阶段获得了正确的方法后,通过理性地梳理,一点一滴的积累,不同作品的比较,最后总结出了自己的教学方法。”谦虚的但教授这样介绍他的成功经验。

1964 年,但昭义于四川音乐学院钢琴系钢琴专业毕业后就留校任教。改革开放后,中国的钢琴教育热潮涌动,狂热程度不亚于当今的各种学习班。“国外都觉得是一个奇迹: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来学钢琴,甚至学琴的人比一些国家的总人数都多。”作为钢琴教师,但昭义亲历了这一“奇迹”。

1988 年 9 岁的陈萨拜入但昭义门下。家在重庆的陈萨每半个月坐火车去成都找但昭义学琴,经过一年的悉心指导后,小姑娘在昆明的一个全国钢琴比赛上拿了第一名。陈萨获奖后,成为重庆当地的小名人,家住重庆的小琴童们纷纷加入长途学琴的大军。当时重庆的小学每周上六天课,这些孩子每周六晚上坐一夜火车赶到成都,在但昭义的琴房门前坐成一排,等待一对一指导的机会,这其中就有李云迪。由于不忍心学生们奔波,1990 年初但昭义开始自己往返于成都和重庆两地授课,“跑火车”的状态持续了五年之久。在那五年间,但昭义的 8 位学生在全国钢琴比赛中获得了 7 个第一名和 1个第二名的好成绩。

1995 年,眼看就快退休的但教授,突然萌发了“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的念头,时任深圳艺术学校校长的陈家骅和李祖德在得知但教授有此意愿后,向其发出了邀请。

1995 年 10 月 1 日,但昭义率领着包括学生和家长在内近 10 人组成的“川军”南下,一位颇有名望的大学教授怀揣着对钢琴基础教育的热情来到了这所艺术类中专学校,开启了在深圳 22 年的音乐育人事业。

 

享誉世界的冠军教练

1996 年但昭义的学生陈萨在英国利兹国际钢琴比赛中荣获第四名,实现了中国人在这一国际顶级比赛中获奖“零”的突破。2000 年,但昭义的学生李云迪参加有“钢琴界诺贝尔”美称的肖邦国际钢琴比赛,18 岁的李云迪从众多世界一流演奏家中脱颖而出,夺得大赛金奖,成为肖邦大赛史上最年轻的金奖得主和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2009 年张昊辰获美国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金奖,成为该赛事历史上第一位夺冠的中国人。之后,他的又一批学生左章、何其真、薛啸秋、杜天奇、潘林子、古静丹、徐起等在国际比赛中屡获佳绩。在深圳的 22 年间,但教授持续刷新着中国钢琴教育的历史,而同时深圳的钢琴教育也在突飞猛进,如今这座城市一年参加钢琴考级的人数超过两万,是 1993 年广东全省考生数的十倍。

对于近几十年的学琴热潮,但教授是这样评价的 :“在所有的乐器里,钢琴是一种最优越的乐器。首先一般的乐器都要演奏者手持着,但钢琴是不需要的。另外,钢琴音域宽广,音色丰富,而且对于琴童们来说,手大手小都能学,所以一直以来就是大家最愿意学的乐器。更重要的一点,我们人类天生就离不开音乐,当你不会说话时,你就会啊啊啊了吧,可以说音乐是先于语言的一种表达方式。当我们有意识去学习音乐时,通常就会从钢琴开始。但是在这个热潮当中,并不是所有人都怀着纯正的音乐学习目的。有一段时间考级的证书可以加分、比赛拿奖可以加分;有的人还有一种攀比的心理,人家孩子学,我家孩子也要学。”但教授停顿了一下,露出笑容,“动机不管怎样,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现象。能持续这么久,我觉得还是大家物质生活提高以后,对文化生活的一种追求。”

谈起对广大琴童的建议,但教授补充道 :“我们那个年代学习的时候认为,学钢琴的基础就是手指头,手指头要跑得快,要弹得响,这是非常狭隘的认知。要知道大多数学琴的琴童,以后并不是一定要从事钢琴专业,他们是作为一种艺术修养、文化修养来学习的。他们能够得到的音乐启迪到底有多少?他们去聆听音乐的时候,能够感受多少?这是更重要的东西。就算他今后学其他专业了,不再弹琴了都无所谓,音乐的种子已在他们心中。”

为了实现 “通过钢琴,学习音乐,感悟音乐,表现音乐,提高素养” 的终身教育理念,从 2012 年开始,但昭义组织了一个团队,用 4 年的时间编辑了中国第一套有系统理论支撑,具民族特色和独立创新的钢琴基础教材《新路径钢琴基础教程》。该教材以音乐与技巧并重的双轨路线,注重艺术性、经典性、民族性和趣味性,并以图文并茂、游戏闯关等创新特色助力提高琴童们的学习兴趣。“我觉得我们的孩子们应该得到更多民族音乐的熏陶,事实上民族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孩子们对自己国家民族的一种热爱和情怀。这么多年来,中国的钢琴老师们和作曲家们也写了很多作品,但是我们还没有一套比较科学规范的启蒙教材。我的一个钢琴梦想,就是用我们中国人对钢琴音乐的认知来编写一套系统的钢琴基础教材,它是属于我们民族的,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

 

国际钢琴赛事的艺术总监

2017 年 6 月,但昭义担任艺术总监的一项重磅比赛将要在深圳举办——第四届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

首届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创办于 2006 年,当时北京已经有一个中国国际钢琴比赛,上海还有一个青年国际钢琴比赛。“所以我就考虑办协奏曲比赛。”但昭义说。

通常一个学生练习协奏曲与乐队合作的机会非常少。普通学校里的交响乐团水平有限,知名乐团又忙于演出,以至于在国际钢琴比赛上,协奏曲一度是许多中国学生的弱项。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在创办之初就获得深圳交响乐团的全程大力协助,随后又邀请了中央音乐学院弦乐四重奏和波兰维斯塔弦乐四重奏为初赛选手协奏,旨在为青年钢琴家搭建了一个难得的与交响乐团合作演奏钢琴协奏曲的平台,为他们提供了交流展示的机会。

在赛事设计上,但教授也用心良苦。“通常比赛是很残酷的,我们的宗旨是既要体现比赛的竞技精神,也要体现人性化的设计,比赛本来就是一种交流和学习,被淘汰的选手们可以留下来观摩,我们给他们提供每场比赛的票,安排他们上大师课,组委会安排的志愿者家庭也继续提供免费食宿和交通,这样对选手们来说,即使没有得奖,也可以受益,这是我们非常有特点的一个做法。”但教授谈到的志愿者家庭是该赛事的另一大特点。不同于国内的其他钢琴比赛,该赛事组委会参照国际钢琴大赛惯例,推出了“志愿者家庭”招募计划。通过参赛选手与深圳志愿者家庭的直接相处,加深对彼此地域文化的了解,促进文化交流,增进国际友谊。

经过三届赛事的积累,比赛的影响力已经逐步扩大到全世界范围,在国际同类赛事中具有越来越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大赛办到第四届又多了一个重要身份——加入了“国际音乐比赛世界联盟”(WFIMC)。这标志着年轻的“中国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从此跻身国际常设性艺术赛事之林。据统计,2017 第四届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共收到了来自 22 个国家 127 名选手的报名,得到了海内外钢琴家的追捧,创造了赛事有史以来最佳报名纪录。

 

走向国际化的同时,但昭义一直坚持强调民族化。

“东方音乐有自己非常独特的韵味,20 世纪初的时候,作曲家德彪西在法国的一次国际世贸会上听到爪哇音乐,很感兴趣,后来创作了很多东方风格的音乐,那种韵味在国外传统的音乐界里面是没有的。”但昭义说。

但昭义的学生们参加国际比赛时,总会选择一首中国钢琴曲,以前陈萨去比赛时,但教授选过《夕阳箫鼓》;李云迪去美国比赛,他选过《彩云追月》。作为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的艺术总监,但教授一直坚持着他的民族音乐情怀。第三届协奏曲比赛首增中国钢琴协奏曲《黄河》作为参赛曲目,以促进中国与西方更加深厚的音乐交流。“中国学外国人的钢琴,学了一些外国人作品肯定不行。谭盾是湖南人,他写的《八幅水彩画的回忆》钢琴曲,里面就带有明显的湖南音调。”但昭义赞赏道,“有句话说民族的就是国际的。我们自己没自信可不行,我们不仅要演奏,而且要学会创造。”

如今,除了担任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的艺术总监,但教授还兼任深圳钢琴公开赛的艺术总监以及深圳钢琴音乐节的总顾问,与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一起为实现共同的钢琴梦想而奋斗着。

评论 0

确定删除吗?

删除后数据将不会保留